軟段結構對水性聚氨酯微相分離的影響*
劉 娜 1,2 趙雨花 1 馮月蘭 1 亢茂青 1 殷 寧 1 王軍威 1*(1.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太原 030001)(2.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)
摘 要: 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(IPDI)、1,6-己二異氰酸酯(HDI)和聚四氫呋喃醚二醇(PTMG) 、 聚碳酸-1,6-己二醇酯二醇(PCDL) 、聚己二酸-1,6-己二醇酯二醇(PHA)為原料,采用預聚體法合 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(WPU)乳液。通過紅外光譜(IR)、熱重(TGA)、X-射線衍射(XRD)、動態 機械性能(DMA)和拉伸測試等方法研究不同多元醇對所合成的 WPU 薄膜軟、硬段微相分離及其 熱性能、結晶性和機械性能影響。結果表明,氫鍵作用對 WPU 的微相分離有明顯影響;微相分離 程度大的聚醚型 WPU 熱穩定性、結晶性、柔韌性、低溫塑性比微相分離程度小的聚碳酸酯型 WPU 好;聚碳酸酯型 WPU 膜的拉伸強度和模量更大。
關鍵詞: 水性聚氨酯;聚醚多元醇;聚碳酸酯二醇;聚酯多元醇; 微相分離
中圖分類號: TQ 323. 8 文獻標識碼: A
文章編號: 1005 -1902(2015)02 -0015 -05
水性聚氨酯(WPU)無毒、無污染、經濟、安全, 同時兼具高強度、耐低溫、耐磨損的特性 [1 -2] ,其合 成與改進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。WPU 含有熱力 學上不相容的硬段和軟段單元,硬段間所形成的氫 鍵使聚合物分子鏈間形成交聯,對聚合物的物理性 能影響明顯 [3] ;硬軟段之間所形成的氫鍵易產生相 混合,賦予材料優異的綜合性能。
目前針對不同軟段結構對 WPU 的制備與性能 的研究已有報道 [4 -8] ,研究結果表明,聚醚合成的 WPU 柔順性、耐水性優良,但耐候性和機械強度不 理想;而由聚酯合成的 WPU 熱穩定性和機械強度 高,但耐水解性和貯存穩定性差 [5,7] 。相比之下,聚 碳酸酯多元醇含有特殊的碳酸酯基團,由其合成的 WPU 膜機械強度高、耐候性、生物相容性好,近年來 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[6,8] 。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在很大 程度上取決于軟硬段的相結構及微相分離程度,目 前不同軟段結構對 WPU 微相分離影響的研究相對 較少,微相分離程度對 WPU 膜性能的影響尚不明 確。此外,由于制備條件和原料配方的差異,相關報 道中對實驗現象的闡述和討論常存在不同之處。 本研究采用聚醚、聚碳酸酯、聚酯二元醇這 3 種 相同分子質量、不同結構的二元醇作為軟段,分別 合成 WPU 乳液和薄膜,考察了多元醇結構對 WPU 薄膜的微相分離及其熱性能、結晶性能和機械性能 的影響。
1 實驗部分
1. 1 主要原料 聚四氫呋喃醚二醇(PTMG,M n = 2000),工業 級,美國杜邦公司;聚碳酸-1,6-己二醇酯二醇(PC- DL,M n =2000),工業級,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;聚己 二酸-1,6-己二醇酯(PHA,M n = 2000),工業級,煙 臺華大化學工業有限公司;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(IPDI)、1,6-己二異氰酸酯(HDI),工業級,德國拜 耳公司;2,2-二羥甲基丙酸(DMPA),工業級,東營 賽美克化工有限公司;磺酸基擴鏈劑(SIPG,M n = 183),自制;二丁基二月桂酸錫(DBTDL),化學純, 天津市津科精細化工研究所;三乙胺(TEA)、丙酮, 分析純,中國醫藥上海化學試劑公司; 乙二 胺 (EDA),工業級,石家莊合佳保健品公司。
1. 2 制備方法
將 PTMG 加入到裝有機械攪拌器、溫度計和回流 冷凝管的三口燒瓶中,于 100 ~120 ℃真空脫水 2 h; 然后在 50 ~60 ℃ 下加入計量的 IPDI、HDI 和 DM- PA、丙酮,升溫至 80 ℃反應 1. 5 h 后,加入 DBTDL 以及 SIPG 再繼續反應 2 ~3 h 后,降溫至 60 ℃,待 反應液中 NCO 基含量與設計值基本相符時,加入 TEA 中和 30 min,然后冷卻至 40 ℃,在強烈攪拌 下,將去離子水緩慢加入到該溶液中均勻分散后, 加入 EDA 進行擴鏈反應 2 h,最后在 50 ℃ 減壓脫 除丙酮,制得 WPU 乳液,標記為 PU-1。采用相同 的制備方法和原料加入量,僅改變多元醇種類,用 PCDL 和 PHA 分別合成 WPU 乳液,依次標記為 PU-2、PU-3。3 種 PU 的 NCO 與 OH 摩 爾 比 為 1. 3 ∶ 1,IPDI 與 HDI 摩爾比為 6 ∶ 1,硬段質量分數 為 25. 4% 。
在玻璃模具中倒入一定量的 WPU 乳液,水平 放置,用紅外燈照射 48 h 后將水分揮發干凈,制成 厚度為 0. 7 ~1. 0 mm 的 WPU 薄膜。
1. 3 分析與測試
紅外光譜分析(FT-IR):采用美國 Thermo E- lectron Nicolet 380 Fourier 變換紅外光譜儀,用 KBr 片上涂膜法來表征樣品的結構。測試范圍 500 ~ 4000 cm -1 ,分辨率 4 cm -1 。
熱重分析(TGA):采用日本 Shimadzu TGA-50 型熱重分析儀,測試溫度 30 ~ 550 ℃,升溫速率 10 ℃ /min,N 2 流速為 30 mL/min,樣品質量: 6 ~ 9 mg。
X-射線衍射(XRD):采用德國 Bruker D8 AD- VANCE X-射 線 衍 射 儀,Cu Kα1 射 線 ( λ = 0. 15406 nm),石墨單色器,掃描速率 2° /min,掃描 步長 0. 02°,2θ 角范圍為 10° ~50°。
動態熱機械分析(DMA):采用美國 TA DMA- Q800 進行表征損耗因子(tanδ)和儲能模量(E')。 測試溫度 -80 ~25 ℃,升溫速率 3 ℃ /min,拉伸模 式,測試頻率 1 Hz。
力學性能測試:從樣片上裁取長為 25 mm,寬 為 4 mm 的啞鈴型試片,采用深圳新三思材料檢測 公司 CMT6503 型萬能拉力試驗機對膠膜進行拉伸 測試,取 3 次平均值,拉伸速率 100 mm/min。拉伸 強度、斷裂伸長率按照 GB/T 528—2009 測定。
2 結果與討論
2. 1 FT-IR 測試分析
圖 1 為 WPU 薄膜的 FT-IR 譜圖。
由圖 1 可知,3325、3339、3367 cm -1 分別出現了 3 種不同軟段聚氨酯中 N—H 的伸縮振動吸收峰, 且存在一定的譜帶移動。2250 ~ 2280 cm -1 處 N C O 的吸收峰消失,在 1711 ~ 1745 cm -1 、1530 ~ 1535 cm -1 處出現氨酯鍵的特征吸收峰,表明異氰酸 酯與多元醇完全反應生成聚氨酯。在 PU-1 曲線中, 1111 cm -1 處出現了較強的 C—O—C 的伸縮振動 峰,而 PU-2、PU-3 曲線中,分別在 1256、1241 cm -1 處出現了酯基的 C—O 振動峰。
受 PTMG 亞甲基的影響,聚醚基聚氨酯的 C—O 鍵與 N—H 鍵形成氫鍵的能力低于酯羰基,有利于 硬段間氫鍵的形成,提高了微相分離度 [9] 。硬段間 氫鍵造成的譜帶移動大于軟硬段間形成的氫鍵 [10] , 因此,醚鍵 C—O 和酯基 C—O 的對稱伸縮和不對稱 伸縮振動位移也不一樣,羰基峰的位置和形狀也發 生了很大變化。通過分析硬段中 N—H 和軟段多元 醇中 C O 的紅外吸收情況,可以判斷聚氨酯微相 分離程度。為此通過 Gaussian 法對 WPU 在酯羰基 吸收區域特征峰進行分峰擬合,考察不同多元醇結構對 WPU 氫鍵化程度的影響,結果見圖 2,并將擬合得 到的結果列于表 1,其中,氫鍵指數(HBI) [11] 的定義 如下:HBI = 面積 1(鍵合 C O)/面積 2(游離 C O)。
PU 氫鍵化程度越高,HBI 值越大,顯示出更高 的微相分離度 [12] 。由表 1 可知,PU-1 在 1637 cm -1 處,脲基形成的有序氫鍵面積最大,硬段結構的有序 性和聚集程度增強,硬段和軟段相分離程度增強;在 1701 cm -1 處,氨酯基形成的無序氫鍵面積最小,軟 硬段兩相界面厚度減小,兩相間相互作用減弱,硬段 和軟段相分離程度增強 [9,11] 。PU-1 在3325 cm -1 處 的氫鍵化 N—H 強伸縮振動帶最尖銳,這同樣表明 了聚氨酯薄膜中絕大部分 N—H 基團形成氫鍵的程 度最高。PU-2 與 PU-3 相比,脲基在 1644 cm -1 處形 成的 峰 更 彌 散 且 面 積 更 小; 氨 酯 基 在 1724 ~ 1745 cm -1 處的峰更尖銳,且面積更大,表明了 PCDL 型 PU 硬段之間氫鍵化程度較低,硬、軟段之間氫鍵 化程度較高。PU-2 的 HBI 比 PU-3 要小,表明聚碳 酸酯型 PU 的微相分離程度更小。
2. 2 TG 分析
由于硬段中氨基甲酸酯基團的分解溫度較低, 在受熱過程中,硬段首先分解,而軟段則在較高溫度 下分解 [8] 。圖 3 為 WPU 薄膜 DTG 曲線圖。
由圖 3 可以看出,PU-1 曲線出現較明顯的拐 點,可能是由于軟硬段的相混合程度較低,軟硬段分 離較明顯;PU-2 由于軟硬段的相混合程度較高,引 起其兩步降解較模糊。因為幾種 WPU 膜的軟段相 對分子質量和硬段含量相同,只是軟段結構不同,導 圖 3 WPU 薄膜 DTG 曲線 致硬段和軟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對應的溫度(T max )差 別較大。其中 230 ~ 310 ℃ 為硬段結構的降解峰; 350 ~ 420 ℃ 為軟段結構的降解峰。PU-1 硬段的 T max1 (287 ℃)最低,軟段的 T max2 (410 ℃)較高,硬段 和軟段失重溫差最大,可能是其微相分離最大所致。 PU-2 的 T max1 (306 ℃)較高,T max2 (354 ℃)最低,硬 段和軟段失重溫差最小,是其微相分離最小所引起。 另外,PU-2 的 T max2 最低,可能是由于膜的相混合程 度更高引起。而 PU-3 的 T max 高于 PU-1 的,則是由 于 PTMG 的醚氧基比酯基更易于氧化分解所致。由 此來看,PU-3 的熱穩性較好,PU-2 的熱穩定性 較差。
2. 3 XRD 分析
圖 4 為 3 種不同軟段結構 WPU 薄膜的 XRD譜圖。
2. 4 動態機械性能分析
圖 5 為 WPU 薄膜的 tanδ 和儲能模量(E')隨溫 度的變化圖。
由圖5 可知,所有的樣品均有明顯的低溫熱損耗 峰,屬于聚氨酯薄膜的軟段玻璃化轉變溫度(T g S )。T g S 的存在,表明硬段以無定形狀態分散在軟段區域。PU- 1 的 T g S 最低( -66.61 ℃),低溫塑性較好;PU-2 的 T g S 最高( -19.98 ℃)。在 T g S 附近,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 下降很快。儲能模量與高聚物結構的有序性有關,隨 著溫度的升高,分子的規整堆積困難,儲能模量下 降 [13] 。E'-T 曲線都只有一個拐點,說明聚氨酯中存在 微結晶結構。軟硬段鏈間的氫鍵作用越強,微相分離 越小,軟段的自由運動受阻越大,表現為儲能模量隨之 呈上升態勢。因此,PU-2 的儲能模量隨溫度下降較 慢,PU-1 的下降較快。
2. 5 力學性能分析
圖 6 為 WPU 薄膜的應力應變曲線。
由圖 6 看出,PU-2 中碳酸酯基最易形成軟硬段 氫鍵,造成物理交聯增強,使拉伸強度增大;同時軟 硬段氫鍵含量的增加,也限制了分子鏈的移動,導致 斷裂伸長率降低(370%)。由于 PU-1 的醚基與硬 段形成氫鍵程度最小,硬段對軟段的干擾小,故其柔 順性最高,有最高的斷裂伸長率(547%)和較低的 拉伸強度(48. 90 MPa)。而 PHA 分子的酯基較 PC- DL 少了一個氧原子,極性基團數略低,分子內聚能 也小于聚碳酸酯,故 PU-3 的拉伸強度(47. 71 MPa) 小于 PU-2 的拉伸強度(56. 88 MPa)。
3 結論
(1)FT-IR 結果表明,WPU 薄膜都具有一定程 度的微相分離。由于聚醚的醚基比聚酯的酯基極性 小,與—NH—基團形成無序氫鍵能力弱,軟硬段相 互作用較弱,微相分離程度更高。
(2)微相分離也為聚氨酯提供了較好的低溫塑 性,聚醚型聚氨酯 T g 較低,低溫塑性較好。
(3)適度的微相分離賦予聚氨酯優異的力學性 能。聚酯型聚氨酯的斷裂伸長率和拉伸強度均較 高;聚醚型聚氨酯斷裂伸長率較高,拉伸強度小,模 量小;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斷裂伸長率最小,模量 最大。
參 考 文 獻
1 Udagama R,Degrandi-Contraires E,Creton C,et al. Synthesis of acrylic-polyurethane hybrid latexes by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pressure-sensitive adhesive applications[J]. Macromole- cules,2011,44(8): 2632 -2642
2 García-Pacios V,Costa V,Colera M,et al.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obtained with polycarbonate of hexanediol intended for use as coatings[J].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,2011,71(2):136 -146
3 Sundar V,Raghava R J,Muralidharan C. Cleaner chrome tanning- emerging options[J].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,2002,10(1): 69 -74
4 Jiang X,Li J,Ding M,et al.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f nontoxic biodegradabl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elastomer with poly(ε-cap- rolactone) and poly(ethylene glycol) as soft segment[J].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,2007,43(5): 1838 -1846
5 García-Pacios V,Colera M,Iwata Y,et al. Incidence of the polyol nature in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on their performance as coatings on stainless steel[J].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, 2013,76(12): 1726 -1729
6 Costa V,Nohales A,Felix P,et al. Enhanced polyurethanes based on different polycarbonatediols[J]. Journal of Elastomers and Plas- tics,2012,45(3): 217 -238
7 Rahman M M,Kim H D.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dhesives containing different soft segments[J]. 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,2007,21(1):81 -96
8 Cakic ' S M,Ristic ' I S,Marinovic ' -Cincovic ' M,et al.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macrodiol on the properties polyurethane anionic adhesives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- sion and Adhesives,2013,41: 132 -139
9 Garrett J T,Xu R,Cho J,et al. Phase separation of diamine chain- extended poly(urethane) copolymers: FTIR spectroscopy and phase transitions[J]. Polymer,2003,44(9): 2711 -2719
10 汪金花,張興元,戴家兵. 不同軟段聚氨酯的紅外光譜定量分 析[J]. 分析化學,2007,35(7): 964 -968
11 Princi E,Vicini S,Castro K,et al. On the micro-phase separation in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[J].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,2009,210(10): 879 -889
12 Krol P. Synthesis methods,chemical structures and phase structures of linear polyurethanes.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linear polyu- rethanes in polyurethane elastomers,copolymers and ionomers[J].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,2007,52(6): 915 -1015
13 莊曉莎,李杰峰,孫東成. 基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高固含量聚 氨酯分散體的合成與表征[J]. 涂料工業,2012,42 (1): 55 -59